促排卵药物在规范使用下相对安全,但可能引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多胎妊娠、内分泌紊乱等风险。促排卵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主要风险因素有药物剂量不当、个体敏感差异、基础疾病影响、监测不足、用药周期过长。
1、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促排卵药物可能刺激卵巢异常增大,导致腹腔积液、血液浓缩等症状。轻度表现为腹胀腹痛,重度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或肾功能异常。使用尿促性素等药物时需密切监测卵泡发育,一旦出现尿量减少或体重骤增应立即就医。
2、多胎妊娠风险克罗米芬等药物可能同时促进多个卵泡成熟,显著提升双胎或多胎妊娠概率。多胎妊娠易引发妊娠期高血压、早产等并发症,需通过超声严格监控排卵数量,必要时采取选择性减胎术。
3、内分泌失衡外源性激素可能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或异常子宫出血。长期使用促排卵药物可能引起雌激素水平波动,诱发乳腺胀痛、情绪不稳定等副作用。
4、卵巢储备消耗反复进行促排卵治疗可能加速原始卵泡的募集,理论上存在卵巢早衰风险。尤其对于年龄超过35岁或基础卵泡数量较少的女性,建议每年治疗周期不超过3次。
5、其他并发症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注射部位反应、头痛或视觉异常等药物不良反应。存在输卵管积水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促排卵可能加重原有疾病症状。
接受促排卵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睡眠,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和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坚果、深海鱼等,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卵巢扭转。治疗前后需定期进行妇科超声和激素水平检测,出现持续腹痛或阴道流血需立即停药就诊。建议单周期使用促排卵药物不超过规定剂量,两次治疗间隔至少1个月经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