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胆囊炎可能由激素水平变化、胆汁淤积、胆结石形成、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胆囊引流、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1、激素变化:孕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汁排出延迟。建议少量多餐,避免高脂饮食,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茴三硫片等利胆药物。
2、胆汁淤积:增大的子宫压迫胆管造成胆汁滞留。需保持左侧卧位减轻压迫,可服用胆宁片、消炎利胆片等改善胆汁代谢,出现皮肤瘙痒需警惕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3、胆结石诱发:妊娠期胆固醇过饱和易形成胆结石。急性发作时表现为右上腹绞痛伴呕吐,需禁食并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严重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4、细菌感染:肠道菌群逆行感染引发化脓性胆囊炎。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墨菲征阳性,需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反复发作建议产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孕期出现持续腹痛或黄疸应立即就医,日常需控制体重增长速度,每日摄入25克膳食纤维,适量进食核桃、鲑鱼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