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一般在怀孕18-20周出现胎动,初产妇可能稍晚至20-22周感知。胎动是胎儿在子宫内活动的表现,通常由四肢伸展、翻身等动作引起。
孕18周左右,胎儿肌肉和神经系统发育逐渐完善,开始出现轻微活动。此时胎动可能像小鱼游动或气泡感,每日次数较少且不规律。随着孕周增加,胎动会逐渐增强,孕28-32周达到高峰,表现为明显的踢腿、翻滚等动作。胎动频率和强度受胎儿睡眠周期、孕妇体位、饮食等因素影响,餐后或侧卧时更易感知。
若孕24周后仍未感知胎动,或胎动突然减少超过50%,需警惕胎儿宫内缺氧可能。妊娠期高血压、胎盘功能减退、脐带异常等情况可能导致胎动异常。建议孕妇每日固定时间计数胎动,早中晚各1小时,正常情况每小时胎动3-5次。记录胎动时需保持安静,避免干扰因素影响判断。
孕期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高糖高脂食物。适当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久坐或剧烈活动。定期产检时需向医生反馈胎动变化,必要时通过胎心监护或超声检查评估胎儿状况。出现胎动异常应立即就医,不可自行服用药物或采用民间偏方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