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输血主要用于快速纠正严重缺氧或失血导致的危急情况。当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出现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时,通常需要输血治疗。
贫血患者输血的核心目的是短期内提升血液携氧能力。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负责运输氧气的蛋白,当血红蛋白浓度过低时,身体组织会因缺氧出现功能障碍。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可能在数小时内丢失大量血液,输血能迅速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慢性贫血患者若血红蛋白持续低于60g/L,可能出现心脏代偿性肥大,输血可减轻心脏负荷。某些特殊类型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输血成为维持生命的重要支持手段。
输血并非所有贫血的首选治疗方式。营养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通过补充铁剂和维生素即可改善。溶血性贫血需针对病因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脾切除。输血存在传播疾病、过敏反应等风险,过度输血可能导致铁过载。医生会综合评估贫血程度、发展速度、基础疾病等因素决定是否输血。轻度贫血患者通常建议通过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逐步恢复。
贫血患者输血后需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发热、皮疹等输血反应。长期依赖输血的患者应定期检查铁蛋白水平,必要时使用去铁胺等药物预防铁沉积。日常生活中注意均衡饮食,适当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若出现头晕加重、心悸等表现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