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手术风险通常可控,但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评估。手术风险主要与突出程度、基础疾病、术式选择等因素相关。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在规范操作下安全性较高。常见微创术式如椎间孔镜手术切口仅1厘米左右,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开放手术适用于严重突出或合并椎管狭窄病例,术中需剥离部分肌肉组织,创伤相对较大。麻醉风险多与患者心肺功能相关,术前需完善心电图、肺功能等检查。术后早期可能出现神经根水肿导致短暂性疼痛加重,通常1-2周缓解。感染发生率较低,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配合术后抗生素预防可有效控制。
高龄、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患者手术风险相对增加。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术中可能出现椎体骨折,需提前进行骨密度评估。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较慢,需将血糖控制在稳定水平。多节段突出或复发型病例手术难度增大,可能需植入内固定物。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硬膜撕裂导致脑脊液漏,需术中及时修补。马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概率极低,与术前神经压迫程度密切相关。
术后应严格卧床1-3天,逐步进行直腿抬高训练预防神经粘连。三个月内避免弯腰搬重物,建议使用腰围保护。恢复期可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超声波等物理治疗促进神经修复。定期复查MRI评估减压效果,若出现持续下肢麻木或肌力下降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