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出现血点可能是血小板减少引起的,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管炎、凝血功能障碍、外伤等均可能导致皮肤血点。
血小板减少时,皮肤常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的出血点,按压不褪色,多分布于四肢和躯干,可能伴随牙龈出血或鼻出血。轻度血小板减少可能无明显症状,严重减少时可能出现自发性大片瘀斑。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血点通常对称分布于下肢,略高出皮面,可能伴有关节肿痛或腹痛。血管炎导致的皮肤血点多为可触及性紫癜,常伴随发热或乏力。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点可能伴随伤口渗血不止或关节血肿。
发现皮肤血点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记录血点出现时间和分布特点。饮食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鲜枣等食物,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海鲜或坚果。建议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血小板严重减少时需避免磕碰,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