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塞了退热栓后一般无须再吃退热药,避免药物过量导致不良反应。退热栓与口服退热药的主要成分通常相同,重复使用可能增加肝肾负担。
退热栓通过直肠黏膜直接吸收药物,起效较快且对胃肠刺激较小,适用于呕吐或服药困难的情况。若使用退热栓后1-2小时内体温未明显下降,可考虑更换其他物理降温方式,如温水擦浴或减少衣物。此时仍不建议叠加口服退热药,因两种给药途径的药物代谢时间可能重叠。
极少数情况下,如持续高热超过40摄氏度且伴有惊厥史,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医生可能根据体重和病情计算安全剂量,或改用其他类型的退热药物。家长不可自行决定联合用药,避免引发低体温、出汗过多等风险。
家长需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记录用药时间与剂量。发热期间应保证适量饮水,维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包裹。若发热持续3天以上或出现精神萎靡、皮疹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感染性疾病的可能。退热药物仅缓解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