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后需注意体位固定、疼痛管理、预防并发症、康复训练及定期复查。股骨颈骨折多由外伤或骨质疏松导致,可能引发股骨头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
1、体位固定骨折初期需严格卧床制动,使用牵引装置或支具固定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避免患侧负重或旋转动作,防止骨折端移位。翻身时需家属协助保持躯干与下肢同步移动,可使用三角垫维持体位。
2、疼痛管理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冰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4次。注意观察疼痛性质变化,突发剧痛需警惕内固定失效或血管损伤。
3、预防并发症每日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定时变换体位预防压疮,骨突部位垫软枕。指导深呼吸训练减少肺部感染风险,卧床期间保证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毫升以上。
4、康复训练术后2周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非负重关节活动,如踝关节屈伸、股四头肌等长收缩。6周后逐步增加髋关节被动活动范围,使用助行器辅助部分负重。3个月后根据愈合情况调整负重强度,配合超声波或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骨愈合。
5、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复查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进度,监测股骨头血供情况。出现患肢短缩、异常疼痛或活动受限时需及时就诊。合并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骨质疏松患者应持续进行抗骨松治疗。
饮食需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到每公斤体重1.2-1.5克,多食用牛奶、鱼肉等富含钙质食物,配合维生素D3滴剂促进钙吸收。康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及跌倒风险动作,建议使用防滑鞋具及浴室扶手。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家属需定期协助拍背排痰。心理上需保持积极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