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手足口病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使用药物缓解症状、补充水分、隔离休息、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1、保持皮肤清洁手足口病患者的皮疹可能伴随瘙痒或疼痛,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皮疹未破损时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若出现脓疱需用碘伏消毒。清洗后保持皮肤干燥,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摩擦。
2、使用药物缓解症状口腔疱疹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或利多卡因凝胶局部镇痛,发热超过38.5℃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皮疹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氯雷他定片,合并细菌感染时需用阿莫西林胶囊抗感染。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3、补充水分发热和口腔溃疡易导致脱水,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凉流质,如米汤、藕粉或口服补液盐。避免酸性果汁刺激溃疡,可用吸管减少口腔接触。若出现尿量减少、嘴唇干裂等脱水表现,需及时就医静脉补液。
4、隔离休息发病期间应单独使用餐具毛巾,居家隔离2周直至症状消失。卧室每日通风,分泌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加重病情,暂停集体活动防止传染他人。
5、就医治疗若持续高热3天不退、出现嗜睡或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孕妇感染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应尽早进行产科评估。重症病例需住院接受免疫球蛋白注射等综合治疗。
患病期间宜进食蒸蛋、南瓜粥等软烂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恢复期可逐步增加牛奶、鱼肉等优质蛋白摄入。痊愈后仍可能排毒1-2周,需继续做好手卫生。日常注意锻炼增强体质,流行季节避免接触患儿,接种EV71疫苗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