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预防针需要注意接种前健康评估、接种后留观、局部护理、饮食调整和不良反应监测。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家长需提前了解相关注意事项,确保接种过程顺利。
1、接种前健康评估家长需在接种前向医生详细说明宝宝近期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发热、腹泻、过敏史或慢性疾病。若宝宝存在急性感染、免疫缺陷或严重过敏反应,可能需要暂缓接种。接种前测量体温,确认体温低于37.3摄氏度方可接种。
2、接种后留观接种后需在医疗机构留观30分钟,观察是否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如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部分疫苗如百白破疫苗可能引起局部红肿或低热,属于正常免疫反应。留观期间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宝宝情绪稳定。
3、局部护理接种部位24小时内避免沾水,不可抓挠或热敷。若出现硬结可冷敷处理,无需特殊用药。卡介苗接种后2-4周可能出现局部溃疡,属正常反应,保持干燥即可。家长需每日检查接种部位有无异常分泌物或持续红肿。
4、饮食调整接种后48小时内建议清淡饮食,避免海鲜、鸡蛋等易致敏食物。母乳喂养的宝宝可正常哺乳,配方奶喂养无需更换奶粉。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缓解疫苗反应。若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需空腹1小时后再进食。
5、不良反应监测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低热、食欲减退等,通常1-2天自行缓解。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超过48小时,需及时就医。极少数可能出现高热惊厥或持续性哭闹,应立即联系接种单位。家长需保存疫苗接种记录本,记录每次接种后反应情况。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休息。不同疫苗需按免疫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可随意中断。每次接种前核对疫苗种类和批次信息,确认与接种证记录一致。若宝宝有特殊健康状况,接种前需咨询专科医生。定期带宝宝进行健康体检,监测生长发育与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