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是否需要手术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类型决定。缺血性脑卒中通常采用溶栓或取栓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可能需要手术清除血肿或降低颅内压。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在发病4.5小时内就诊,可考虑静脉溶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阿替普酶。超过时间窗或大血管闭塞者可能需机械取栓手术,通过导管移除血栓。这两种方式能恢复脑血流,减少脑细胞损伤。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当血肿体积较大或引起明显颅内压增高时,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手术能迅速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部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需介入栓塞或手术夹闭动脉瘤,预防再出血。
并非所有脑卒中患者都需手术。小面积脑梗死或少量脑出血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即可获得较好恢复。高龄、基础疾病多或病情稳定的患者,手术风险可能超过获益。脑干等关键部位出血手术难度大,需谨慎评估。某些慢性期患者手术效果有限,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脑卒中患者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血糖,预防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康复期应尽早开始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主,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家属需协助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头颅CT或MRI,观察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