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是位于颈部前方的内分泌腺体,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功能。甲状腺激素包括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它们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影响细胞能量代谢和器官功能。甲状腺的特点包括其蝶形结构,分为左右两叶,中间由峡部连接;其功能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控,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刺激甲状腺分泌T3和T4。甲状腺疾病常见于女性,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结节等,这些疾病可能引起代谢异常、体重变化、心率改变和情绪波动等症状。甲状腺疾病的诊断通常通过血液检查、超声检查和放射性碘摄取试验,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性碘治疗,具体选择取决于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甲状腺健康对整体健康至关重要,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碘和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的健康状态直接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关注甲状腺健康是维护整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颈动脉斑块大小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进行测量,斑块厚度≥1.5mm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50%时,被认为具有临床意义。斑块大小的评估有助于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并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1、超声测量:超声是评估颈动脉斑块的首选方法,通过测量斑块的厚度和长度,判断其大小和位置。斑块厚度≥1.5mm或导致管腔狭窄≥50%时,提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较高。超声检查无创、便捷,适合定期随访。
2、CT成像:CT血管造影CTA可清晰显示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和大小,尤其适用于复杂斑块的评估。CTA可测量斑块的体积和钙化程度,帮助判断斑块的稳定性。CT检查辐射剂量较高,需权衡利弊。
3、MRI检查:MRI可提供斑块的详细信息,包括纤维帽厚度、脂质核心大小和斑块内出血情况。MRI对软斑块的评估优于CT和超声,但检查时间较长,费用较高。MRI常用于高风险患者的精细化评估。
4、斑块分类:根据斑块大小和形态,可分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通常较小,钙化程度高,不易破裂;不稳定斑块体积较大,脂质核心多,易引发血栓。斑块分类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5、临床意义:斑块大小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密切相关。斑块厚度≥1.5mm或导致管腔狭窄≥50%时,需积极干预,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斑块大小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
颈动脉斑块大小的评估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定期监测斑块变化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脂,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运动方面推荐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护理上需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