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需要治疗的,未经治疗的梅毒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通过规范治疗完全治愈。
早期梅毒患者接受足量青霉素治疗后治愈率较高,一期梅毒患者经苄星青霉素治疗后可达到临床和血清学治愈。二期梅毒可能出现皮肤黏膜损害、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但及时使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或头孢曲松钠等药物仍能有效控制病情。若未规范治疗,梅毒螺旋体可能潜伏体内进入潜伏期,此时虽无临床症状,但血清学检测仍呈阳性,具有传染风险。
晚期梅毒可累及心血管系统导致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侵犯神经系统引发麻痹性痴呆、脊髓痨等不可逆损害。妊娠期梅毒可能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性梅毒,新生儿可出现 Hutchinson 三联征等特征性表现。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或红霉素等替代药物,但需密切监测治疗效果。所有梅毒患者治疗后均需定期进行血清学试验随访,观察抗体滴度变化。
梅毒患者治疗期间应避免性接触直至确认治愈,性伴侣需同步接受检测和治疗。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免疫力下降导致病情反复。日常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有助于神经修复。治疗后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血清学指标,第二年每半年复查一次,直至抗体转阴或维持低滴度。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