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中耳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中耳炎通常病程较短,症状明显;慢性中耳炎病程较长,症状反复或持续。分辨两者的关键在于病程、症状表现和检查结果。
1、病程与症状
急性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病程较短,一般持续几天到两周。常见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耳内堵塞感,可能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哭闹、抓耳或食欲下降。慢性中耳炎病程较长,通常超过3个月,症状可能包括持续性耳漏(耳道分泌物)、听力下降、耳鸣,耳痛不明显或间歇性发作。
2、检查与诊断
耳镜检查是分辨急慢性中耳炎的重要方法。急性中耳炎可见鼓膜充血、肿胀,可能伴有鼓膜穿孔或脓性分泌物。慢性中耳炎可能表现为鼓膜穿孔、鼓膜增厚或钙化,耳道内可能有持续性分泌物。听力测试可评估听力损失程度,慢性中耳炎常伴有传导性听力下降。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可帮助判断中耳结构是否受损。
3、治疗方法
急性中耳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和局部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慢性中耳炎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轻度患者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和口服药物,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鼓膜修补术、乳突切除术或听骨链重建术。
4、预防与护理
预防中耳炎的关键在于增强免疫力,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注意耳部卫生,避免用力擤鼻或耳道进水。儿童患者需定期检查耳部,及时治疗鼻窦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疾病。慢性中耳炎患者应避免耳道感染,定期复查,必要时进行听力康复训练。
中耳炎的分辨与治疗需结合症状、检查和病程综合判断。急性中耳炎应及时用药控制感染,慢性中耳炎需长期管理,必要时手术干预。无论急性还是慢性,早期发现和治疗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