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可能由母婴传播、血液接触、性接触、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疫苗接种、抗病毒治疗、肝功能保护、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
1、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从母亲传染给新生儿,建议孕妇产前筛查乙肝表面抗原,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2、血液接触共用注射器、不规范输血或纹身器具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感染,需避免高危行为,接触暴露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阻断。
3、性接触无防护性行为可能传播病毒,建议使用避孕套并督促伴侣进行乙肝五项检测,表面抗体阴性者需补种疫苗。
4、免疫功能低下艾滋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更易感染,可能与T细胞功能缺陷有关,表现为乏力、黄疸等症状,需定期检测乙肝病毒载量。
日常应注意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等个人物品,保持规律作息,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食物有助于肝脏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