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无力可能由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异常、神经肌肉接头病变、药物或毒素影响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部分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与基因突变有关,如CHRNE基因突变导致乙酰胆碱受体缺陷,表现为婴儿期喂养困难、运动发育迟缓,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可遵医嘱使用溴吡斯的明、沙丁胺醇等药物改善症状。
2、自身免疫异常:重症肌无力是最常见类型,因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破坏神经肌肉接头,典型症状为晨轻暮重性眼睑下垂、咀嚼无力,可通过新斯的明试验确诊,治疗药物包括泼尼松、他克莫司、利妥昔单抗等免疫抑制剂。
3、神经肌肉病变:肌营养不良症或运动神经元病会导致进行性肌萎缩,表现为对称性肢体无力伴肌酶升高,需肌电图和肌肉活检明确诊断,可尝试使用艾地苯醌、辅酶Q10等营养神经药物延缓进展。
4、外源性因素: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蛇毒或有机磷农药会阻断神经信号传递,引发急性肌无力危象,需立即停用致病物质并注射钙剂解毒,严重时需呼吸机支持治疗。
日常需避免过度疲劳和感染,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定期监测肌力和呼吸功能,出现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