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出现泡沫可能是蛋白尿的表现,通常提示肾脏受损,需及时就医评估。泡沫尿的严重程度与尿蛋白含量、肾功能损伤程度相关,可能由糖尿病肾病、泌尿系统感染等因素引起。
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长期高血糖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蛋白质漏入尿液形成泡沫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间歇性微量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持续性大量蛋白尿,伴随水肿、血压升高。此时需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肾功能检查明确分期,并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延缓肾病进展。部分患者可能因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出现泡沫尿,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需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极少数情况下,泡沫尿可能与剧烈运动、脱水等生理性因素有关,通常为一过性表现。但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泡沫尿时,不可忽视潜在的肾脏病变风险。若同时存在视物模糊、四肢麻木等症状,可能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共存,需全面筛查。
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日常保持血糖稳定,限制钠盐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出现泡沫尿时应记录发生频率、伴随症状,及时就诊内分泌科或肾内科,完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脏超声等检查。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终末期肾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