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病情可能逐渐加重,也可能通过规范治疗得到控制。狂躁症属于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表现,其发展受遗传、环境、治疗依从性等多因素影响。
部分患者未接受规范治疗时,症状可能随病程延长而恶化。情绪高涨、易激惹等核心症状可能从间歇发作发展为持续状态,伴随冲动行为增多、睡眠需求减少、思维奔逸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妄想或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影响社会功能与认知能力。反复发作还可能导致脑功能损伤,增加治疗难度。
坚持系统治疗的患者通常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缓释片、丙戊酸钠片等药物可减少发作频率,配合认知行为治疗能改善情绪调节能力。早期干预患者症状缓解后,社会功能多可保持稳定。定期复诊并根据医嘱调整方案,多数患者能长期处于缓解期。
建议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并记录情绪变化,家属需协助观察睡眠与行为异常。避免酒精摄入和压力刺激,维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情绪。若出现症状加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联系精神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