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可能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
1、腹泻腹泻是炎症性肠病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黏液脓血便或水样便,每日排便次数明显增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腹泻常伴随里急后重感,克罗恩病腹泻可能持续数周。轻度腹泻可口服蒙脱石散缓解,中重度需使用美沙拉秦肠溶片或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控制炎症,同时注意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
2、腹痛腹痛多位于左下腹或脐周,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隐痛。克罗恩病可能出现右下腹痛易与阑尾炎混淆。急性发作期可短期使用山莨菪碱片解痉,但需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若出现剧烈腹痛伴发热需警惕肠穿孔,应立即就医。
3、便血便血程度从便潜血阳性到大量鲜红色血便不等,溃疡性结肠炎便血更常见。持续出血可能导致贫血,需检测血红蛋白水平。轻度出血可使用云南白药胶囊止血,中重度需静脉注射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必要时输血治疗。
4、体重下降因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和食欲减退,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体重下降。克罗恩病更易引发营养不良,需定期监测体重和血清白蛋白。建议采用高蛋白低渣饮食,必要时口服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剂补充营养,严重者需肠外营养支持。
5、肠外表现部分患者伴有关节痛、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等肠外症状。关节炎多累及膝关节和踝关节,皮肤病变常见于胫前区。肠外症状活动期可局部使用卤米松乳膏,顽固性关节症状需联合硫唑嘌呤片免疫调节治疗。
炎症性肠病患者需长期随访管理,急性期每1-2周复查血常规和粪便钙卫蛋白,缓解期每3-6个月肠镜评估黏膜愈合情况。日常饮食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低纤维、低乳糖的温和饮食。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控制病情复发。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便血量增加时须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