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禁忌症主要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急性感染期、妊娠期、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区域、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严重糖尿病、免疫缺陷及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等十类情况。
1、血液疾病:血友病、白血病等凝血功能障碍疾病可能导致术中术后大出血,需先进行血液科会诊调整凝血功能。
2、心脏疾病:近期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拔牙可能诱发心脏事件,需心血管医生评估手术风险。
3、急性感染:患牙周围存在急性蜂窝织炎或颌面部间隙感染时,需先控制感染再考虑拔牙。
4、妊娠期:妊娠前三个月及后三个月拔牙可能增加流产或早产风险,非紧急情况建议延期处理。
5、恶性肿瘤:颌骨放射性骨坏死高风险区域或肿瘤侵犯区域禁止常规拔牙操作。
6、放疗区域:头颈部放射治疗后三年内,照射区域牙齿拔除可能引发放射性骨坏死。
7、抗凝治疗:长期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需调整用药方案,避免术后出血不止。
8、严重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伤口愈合困难且易感染,空腹血糖应控制在8mmol/L以下。
9、免疫缺陷:艾滋病、器官移植后等免疫抑制状态患者,拔牙可能导致严重机会性感染。
10、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需在全麻下操作,普通门诊环境存在风险。
存在上述情况需如实告知牙医,必要时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个性化方案,切忌隐瞒病史强行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