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骨块移位需立即制动并就医,处理方式主要有颈托固定、颅骨牵引、手术复位内固定、药物镇痛、康复训练等。颈椎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退行性病变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颈部剧痛、肢体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
1、颈托固定急性期需用颈托限制颈部活动,防止骨块进一步移位。医用颈托能稳定颈椎中下段,适用于无明显神经压迫的稳定性骨折。使用时应调整至下颌与胸骨贴合,避免过紧影响呼吸。固定期间需定期检查皮肤受压情况。
2、颅骨牵引对伴有椎管占位的移位骨折,需行颅骨牵引逐步复位。通过头环或颅骨钳施加4-6公斤纵向牵引力,每日X线监测复位进度。该方式适用于C1-C2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牵引期间需预防压疮和颅内感染。
3、手术复位严重移位或合并脊髓损伤时需手术干预。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可清除压迫物,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能重建稳定性。常用钛网融合器配合钢板固定,术后需佩戴支具8-12周直至骨愈合。
4、药物镇痛急性疼痛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等镇痛药。神经根水肿可用甘露醇注射液脱水,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骨质疏松患者需联用阿仑膦酸钠维D3片促进骨修复。
5、康复训练稳定期后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等长收缩训练,逐步增加颈部肌群力量。佩戴支具时做肩关节环转运动预防僵硬。术后3个月开始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6个月内禁止剧烈转头动作。
颈椎骨折后3个月内睡眠需保持头部中立位,使用记忆棉枕维持生理曲度。日常避免低头超过30分钟,乘车佩戴颈托防颠簸。饮食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每周2次30分钟游泳有助于维持颈椎稳定性。恢复期间出现新发肢体无力或大小便失禁需立即复查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