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红眼病患者后可通过洗手消毒、避免揉眼、隔离物品、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降低感染风险。红眼病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
1、洗手消毒接触患者后需立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彻底清洗双手,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重点清洁指缝和甲缘。可使用含75%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辅助消毒。病毒性结膜炎可通过接触传播,手部清洁是阻断传染的关键步骤。
2、避免揉眼未清洁前绝对避免用手触碰眼部,揉眼会导致病原体通过黏膜感染。若出现眼部异物感应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或闭眼让泪水自然冲刷。细菌性结膜炎的脓性分泌物含有大量致病菌,接触后揉眼会显著增加感染概率。
3、隔离物品患者使用过的毛巾、枕头、化妆品等个人物品需单独存放,避免交叉使用。门把手、手机等高频接触物品应用含氯消毒剂擦拭。腺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角结膜炎可在物体表面存活数日,接触污染物是常见传播途径。
4、观察症状接触后1-3天需密切关注是否出现眼红、畏光、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病毒性感染多伴水样分泌物和耳前淋巴结肿大,细菌感染常见黄色脓性分泌物。早期发现可通过人工泪液冲洗缓解,托百士滴眼液适用于细菌性结膜炎初期。
5、及时就医出现明显症状时应尽早就诊眼科,医生可能开具更昔洛韦滴眼液抗病毒,或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抗细菌感染。急性期需停戴隐形眼镜,湿热敷可缓解不适但禁止自行使用激素类眼药。新生儿红眼病需紧急处理以防角膜损伤。
接触后一周内应保持充足睡眠,饮食增加维生素A和优质蛋白摄入如胡萝卜、深海鱼等。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刺激,室内保持50%湿度避免眼干。患者用过的织物需60℃以上热水浸泡消毒,痊愈前避免游泳或共用洗浴用品。若多人同时出现症状,需向疾控部门报告聚集性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