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母婴传播、血液或体液接触、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1、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感染肝细胞,长期复制导致肝脏炎症,可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
2、母婴传播:携带病毒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需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进行阻断。
3、接触传播:通过共用注射器、未消毒医疗器械、不安全性行为等途径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需加强医疗器械消毒和安全性行为教育。
4、免疫缺陷: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免疫功能受损,更易发展为慢性感染,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并加强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避免饮酒,保持规律作息,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超声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