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疽性胆囊炎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治疗、经皮胆囊引流、胆囊切除术等方式治疗。坏疽性胆囊炎通常由胆囊结石嵌顿、胆道感染、胆囊缺血、糖尿病控制不佳等原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通过鼻胃管引流胃内容物减少胆汁分泌,降低胆囊压力,需配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抗生素治疗可能与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高热、右上腹剧痛。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甲硝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广谱抗生素。
3、经皮胆囊引流对于手术高风险患者,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胆囊置管引流脓液,缓解胆囊壁缺血坏死。
4、胆囊切除术可能与胆囊动脉血栓形成有关,通常出现墨菲征阳性。需急诊行腹腔镜或开腹胆囊切除,严重者需清除坏死组织并留置引流。
术后需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定期监测血糖血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