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手足抽搐症的症状主要有四肢抽动、面部肌肉痉挛、双眼凝视或上翻、呼吸暂停、意识丧失等。该症多由低钙血症、维生素D缺乏、高热惊厥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干预。
1、四肢抽动表现为突发性四肢不自主抖动或强直性收缩,常见手指呈鹰爪样屈曲,下肢伸直或交叉。发作时肌张力增高,触摸肢体僵硬,多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可能与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有关,需检测血钙水平并遵医嘱补充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
2、面部肌肉痉挛可见口角抽动、下颌震颤或牙关紧闭,伴随咀嚼肌频繁收缩。部分患儿出现舌肌震颤导致喂养困难。这类症状常见于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需通过骨代谢检查确诊,必要时使用维生素D滴剂配合钙剂治疗。
3、双眼凝视或上翻发作时眼球固定向上或向一侧偏斜,瞳孔扩大,对光反射减弱。这是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异常放电的表现,可能伴随喉痉挛引发窒息风险。需与癫痫发作鉴别,急诊时可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控制症状。
4、呼吸暂停严重抽搐可能导致呼吸肌痉挛使通气中断,出现面部青紫、血氧饱和度下降。需立即侧卧保持气道通畅,监测心率血压,必要时进行气囊面罩通气。此类情况常见于早产儿低镁血症,需静脉补充硫酸镁注射液。
5、意识丧失部分患儿抽搐后进入嗜睡或昏迷状态,伴随肌张力减退。需排除颅内出血、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通过头颅CT或脑脊液检查明确病因。反复发作可能影响脑发育,建议使用苯巴比妥片预防惊厥复发。
日常需保证母乳或配方奶摄入量,适时添加含钙辅食如强化米粉。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升高诱发抽搐,居住环境保持25℃左右温湿度。定期监测头围及神经发育指标,按计划补充维生素AD滴剂。发作期间禁止强行按压肢体,记录抽搐持续时间及表现形式供医生参考。若6个月内发作超过3次或单次持续超过15分钟,需进行脑电图检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