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报告单主要通过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原、尿胆红素、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指标评估泌尿系统及代谢状况。异常结果可能提示尿路感染、肾炎、糖尿病或肝胆疾病,需结合临床症状由医生综合判断。
1、颜色与透明度正常尿液呈淡黄色且透明。深黄色可能因饮水不足或服用维生素B2,红色提示血尿可能与尿路结石、肾炎有关,乳白色浑浊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或乳糜尿。若出现酱油色需警惕溶血性疾病,应立即就医。
2、酸碱度与比重正常pH值为4.6-8.0,素食者偏碱性,肉食者偏酸性。持续碱性尿可能与尿路感染相关,酸性尿可能见于痛风。尿比重1.003-1.030反映肾脏浓缩功能,糖尿病时比重升高,肾衰竭时比重固定。
3、尿蛋白与尿糖尿蛋白阴性为正常,阳性可能由剧烈运动、发热等生理因素引起,持续阳性需排查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尿糖阴性为正常,阳性常见于糖尿病,也可见于妊娠期肾糖阈降低。
4、尿酮体与胆红素尿酮体阳性见于饥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胆红素阳性提示肝胆梗阻,尿胆原阳性可能与肝炎、溶血有关。两者同时阳性需警惕胆管结石、胰头癌等疾病。
5、细胞与管型红细胞>3个/HP可能为肾炎、结石或肿瘤。白细胞>5个/HP提示尿路感染。透明管型偶见无意义,颗粒管型与肾实质损伤相关,蜡样管型见于慢性肾衰。出现细胞管型需进一步检查肾功能。
拿到异常报告单后避免自行用药,应记录24小时尿量变化,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和月经期留样。糖尿病患者需同步监测血糖,高血压患者注意低盐饮食。建议携带既往报告单对比复查,医生会根据异常指标组合开具泌尿系统超声、肾功能或糖化血红蛋白等进一步检查。日常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