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于铁元素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需求增加引起的。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关键成分,缺乏会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进而引发贫血。解决方法是调整饮食、补充铁剂和改善吸收条件。
1、铁摄入不足
婴幼儿的饮食中铁含量不足是常见原因。母乳中铁含量较低,尤其是6个月后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强化铁的米粉、红肉、蛋黄等。配方奶粉通常强化了铁,但若喂养不当或选择不当,也可能导致铁摄入不足。建议家长在婴幼儿6个月后逐步引入富含铁的辅食,并确保饮食多样化。
2、铁吸收障碍
某些因素会影响铁的吸收,如维生素C缺乏、胃肠道疾病或长期腹泻。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而胃肠道问题可能导致铁流失或吸收不良。建议在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草莓、西红柿等,同时治疗相关疾病以改善吸收条件。
3、铁需求增加
婴幼儿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对铁的需求量较大。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双胞胎更容易出现铁缺乏,因为他们的铁储备较少。感染或慢性疾病也会增加铁的需求。对于这类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或富马酸亚铁,具体剂量需遵医嘱。
4、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也可能影响铁的代谢,如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会导致铁利用障碍。环境因素如铅中毒也会干扰铁的吸收和利用。若怀疑遗传或环境因素,需进行相关检查并针对性治疗。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饮食调整、补充铁剂和改善吸收条件。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铁缺乏问题。若贫血症状严重,如面色苍白、乏力、食欲不振等,应及时就医,避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