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护肝养肝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肝损伤因素等方式实现。肝脏是人体重要代谢器官,维护其健康需从生活方式多维度干预。
1、调整饮食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有助于肝细胞修复,增加深色蔬菜水果摄入可补充抗氧化物质。限制高脂高糖食物,减少肝脏代谢负担。避免霉变食物及过量饮酒,防止毒素直接损伤肝细胞。
2、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夜间11点至凌晨3点是肝脏排毒高峰时段,规律作息能维持肝脏正常生物钟。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影响肝脏解毒功能。
3、适度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促进肝脏血液循环。运动时需避免过度疲劳,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建议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4、控制体重将体质指数控制在18.5-23.9范围内,腹围男性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内脏脂肪堆积会诱发非酒精性脂肪肝,减重5%-10%即可显著改善肝脏脂肪变性。
5、避免肝损伤慎用对乙酰氨基酚等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必须使用时需严格遵医嘱。避免接触有机溶剂等化学毒物,定期体检监测肝功能指标。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每3-6个月检查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
日常可饮用菊花决明子茶等具有清肝明目功效的代茶饮,但不宜替代药物治疗。出现食欲减退、皮肤黄染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肝脏超声和肝功能检查,高危人群需缩短筛查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