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未及时复位导致骨错位可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手术复位、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骨错位通常由延误就医、固定不当、外力影响、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适用于轻度错位,医生通过牵引和手法调整骨骼位置,需配合石膏或支具固定,常见于儿童青枝骨折或简单骨折。
2、外固定采用石膏托、支具等器械维持复位后骨骼对位,需定期复查调整松紧度,适用于稳定性较好的四肢骨折错位。
3、手术复位严重错位需切开复位内固定,使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等器械,多伴有血管神经损伤或关节面塌陷等复杂情况。
4、康复训练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训练,可配合物理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治疗期间需加强钙质和优质蛋白摄入,避免患肢负重,定期影像学复查评估愈合情况,严格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