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是否需要手术以及手术时机需根据骨折类型、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多数稳定性骨折无须手术,而移位明显或开放性骨折通常需在伤后1-2周内手术。
稳定性骨折如裂纹骨折、无移位骨折等,通常可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保守治疗。这类骨折因断端对位良好,愈合概率较高,过早手术反而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临床常选择高分子石膏或可调节支具固定4-8周,期间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若固定期间出现移位或延迟愈合,再考虑手术干预。保守治疗期间需注意抬高患肢减轻肿胀,避免患处负重,同时补充富含钙质和优质蛋白的食物促进骨痂形成。
对于关节内骨折、粉碎性骨折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开放性骨折,手术是更优选择。关节面移位超过2毫米的骨折需解剖复位以避免创伤性关节炎,这类手术多在伤后3-7天肿胀消退后进行。开放性骨折因存在感染风险,需在伤后6-8小时内完成清创,并根据污染程度选择一期或延期内固定。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者则需紧急切开减压。常用术式包括钢板螺钉内固定、髓内钉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
骨折患者无论是否手术,均需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愈合。术后康复期可循序渐进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逐步过渡到被动关节活动。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折线模糊后,方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负重。若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或持续疼痛,应及时返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