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度数超过600度属于高度近视。高度近视通常与眼轴过度增长、遗传因素或长期不良用眼习惯有关,可能增加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并发症风险。
高度近视的诊断标准为屈光度超过600度,这类患者眼球结构常发生病理性改变,如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变薄等。临床表现为远视力显著下降,即使佩戴眼镜矫正效果也可能不理想,部分患者伴随飞蚊症、闪光感等视网膜异常症状。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撞击,防止诱发视网膜裂孔。定期进行散瞳眼底检查至关重要,可早期发现豹纹状眼底、黄斑出血等病变。对于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角膜塑形镜或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能有助于延缓进展。
建议高度近视患者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专业眼科检查,包括眼压测量、OCT扫描和眼底照相。饮食中适量补充维生素A、叶黄素等营养素,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若出现突然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除视网膜脱离等急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