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了沾染病毒的物品是有可能感染病毒的,具体风险取决于病毒种类、物品表面存活时间以及个人防护措施。
病毒通过物品表面传播需要满足多个条件。病毒必须能够在物体表面存活足够长时间,不同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差异较大。流感病毒在光滑表面可存活1-2天,新冠病毒在塑料表面可存活3天左右。接触者需要用手触摸被污染表面后,再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部位,病毒才能完成传播过程。完整的皮肤接触通常不会导致感染,但皮肤有破损时会增加风险。常见可能传播病毒的物品包括门把手、电梯按钮、手机屏幕等高频接触物品。
部分病毒通过物品传播的风险较低。艾滋病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很短,通常几分钟内就会失去活性。乙肝病毒在干燥环境下存活时间较长,但需要通过血液直接接触破损皮肤或黏膜才能传播。单纯疱疹病毒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数小时,但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这些病毒通过物品间接传播的实际案例较为少见。
预防病毒通过物品传播需要注意日常防护。接触公共物品后应及时用肥皂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消毒。定期用消毒剂清洁手机、键盘等个人常用物品表面。在公共场所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摸面部,必要时可使用一次性手套或纸巾作为屏障。对于已知被污染的物品,应使用适当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或75%乙醇进行彻底消毒。出现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接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