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需要做穿刺检查通常由医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影像学结果和实验室指标综合判断。当出现不明原因肿块、持续感染指标异常、疑似恶性肿瘤或器官功能异常时,可能需要穿刺。
穿刺检查是一种有创诊断手段,主要用于获取组织或体液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对于体表可触及的异常肿块,若超声或CT显示直径超过1厘米、边界不规则、血流信号丰富,医生会建议穿刺活检。肺部结节在随访中增大至8-10毫米,或伴有毛刺征、胸膜凹陷等恶性征象时,通常需要经皮肺穿刺。不明原因肝脾肿大伴随转氨酶持续升高2-3倍,或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可能需肝穿刺明确病因。甲状腺结节在TI-RADS分级达到4类以上,或伴有声音嘶哑、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细针穿刺是必要检查。对于持续3-6个月未愈的体腔积液,如胸腔积液量超过500毫升或腹水蛋白含量超过30克/升,诊断性穿刺可鉴别感染、结核或癌细胞。
日常应注意观察身体异常变化,避免对可疑肿块反复按压刺激。检查前需完善凝血功能评估,术后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48小时。若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出血,应立即返院处理。所有穿刺标本均应送病理检查,并根据结果制定后续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