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咽炎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药物缓解症状。过敏性咽炎通常由花粉过敏、尘螨刺激、冷空气刺激、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原因引起。
1、抗组胺药物: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能阻断组胺受体,减轻咽喉部瘙痒、肿胀等过敏反应。这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可能出现嗜睡、口干等副作用。
2、糖皮质激素: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剂等局部用糖皮质激素可快速缓解咽喉黏膜水肿。长期使用需监测口腔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儿童患者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孟鲁司特钠等药物通过抑制白三烯活性改善气道高反应性。适用于伴有过敏性鼻炎的咽炎患者,需注意可能出现头痛、胃肠道不适等反应。
4、花粉过敏:
春季树木花粉浓度升高时易诱发咽部过敏反应,表现为咽喉刺痒、干咳。外出建议佩戴防护口罩,回家后及时漱口清洗鼻腔。
5、尘螨刺激:
床品、地毯中的尘螨代谢物可导致咽喉黏膜慢性炎症。每周用60℃以上热水清洗寝具,保持室内湿度低于50%能有效减少尘螨滋生。
过敏性咽炎患者日常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用温蜂蜜水滋润咽喉。适当进行游泳等有氧运动可增强呼吸道抵抗力,但雾霾天需减少户外活动。卧室使用空气净化器,定期更换滤网有助于减少过敏原接触。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呼吸困难时需及时就医。
手上湿疹可通过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和避免刺激物等方式治疗。湿疹通常由皮肤屏障受损、过敏反应、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和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1、保湿护理:
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保湿是基础治疗。选择不含香精、酒精的保湿霜,如含有神经酰胺、尿素或甘油的护肤品。每日涂抹3-5次,尤其在洗手后立即使用。温水洗手,避免使用碱性肥皂。
2、外用药物:
中重度湿疹需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等敏感部位。使用前需咨询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强效激素。
3、口服药物:
严重瘙痒影响生活时可短期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适用于顽固性病例。生物制剂如度普利尤单抗可用于特应性皮炎。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4、光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对慢性手部湿疹有效。每周2-3次,需持续8-12周。治疗期间需做好防晒,避免光敏感反应。孕妇、光敏感者禁用。
5、避免刺激物:
减少接触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物质,必要时戴防护手套。避免羊毛等粗糙织物摩擦。室内保持适宜湿度,温度不宜过高。记录并回避可疑过敏原。
湿疹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欧米伽3脂肪酸。选择棉质手套保护患处,避免搔抓。适当进行游泳等低刺激运动,水温不宜过高。症状持续加重或继发感染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定期复诊评估病情,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