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感染可通过多喝水、使用抗生素、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经皮肾镜取石等方式治疗。肾结石感染通常由尿路梗阻、细菌感染、代谢异常、尿流动力学改变、免疫防御功能下降等原因引起。
1、多喝水增加每日饮水量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积并促进小结石排出。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毫升,可选用温开水或柠檬水。但存在严重肾积水或心功能不全时需限制入量,避免加重病情。
2、使用抗生素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可控制感染。肾结石合并感染多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相关,用药前应进行尿培养。需注意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影响软骨发育,儿童孕妇慎用。
3、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肾盂或上段输尿管结石。通过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粉碎结石,术后需配合体位排石。但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期及未控制的尿路感染患者禁用该治疗。
4、输尿管镜取石采用输尿管硬镜或软镜经尿道进入,配合激光或气压弹道碎石设备处理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术后需留置双J管2-4周,可能出现血尿、腰痛等短期并发症。
5、经皮肾镜取石针对大于2厘米的肾结石或鹿角形结石,在超声引导下建立经皮肾通道进行碎石。需评估出血风险,术后可能发生肾周血肿、尿瘘等并发症,必要时需输血或介入止血。
肾结石感染患者应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浓茶,减少动物蛋白摄入。适当增加柑橘类水果补充枸橼酸盐,保持每日适度运动促进排石。出现发热、持续腰痛或血尿加重时需急诊处理,术后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复发情况。建立良好的排尿习惯,避免长时间憋尿诱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