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宝宝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同时注意隔离和预防并发症。
1、手足口病的病因与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病毒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尤其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密集场所易发生传播。感染后,病毒潜伏期通常为3-7天,随后出现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
2、手足口病的症状与识别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手足皮疹。部分患儿可能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重症病例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等,需立即就医。
3、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 对症治疗:发热时可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口腔溃疡可使用含漱液或喷雾缓解疼痛。
- 饮食调理: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果汁,避免刺激性食物。
- 隔离与护理:患儿需居家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4、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 疫苗接种: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重症手足口病。
- 卫生习惯:教育孩子勤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玩具、餐具定期消毒。
- 环境管理:保持室内清洁,定期通风,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手足口病虽多为自限性疾病,但家长需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尤其是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科学护理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