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可通过热敷、服用止痛药、使用激素类药物、针灸、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痛经通常由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宫颈狭窄等原因引起。
1、热敷下腹部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可用热水袋或暖宝宝贴于脐下三横指处,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每次持续20-30分钟。该方法适用于原发性痛经,对继发性痛经仅有暂时缓解作用。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糖尿病患者慎用高温热敷。
2、止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建议在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服用。这类药物可能引起胃肠不适,胃溃疡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若每月需连续服用超过3天,需监测肝功能。
3、激素类药物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可通过抑制排卵减少前列腺素产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能局部释放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使用前需排除血栓性疾病风险,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突破性出血。
4、针灸针刺三阴交、关元、子宫等穴位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促进内源性阿片肽释放。临床常用温针灸或电针疗法,每周治疗2-3次,连续3个月经周期。研究显示针灸可使50%以上患者疼痛程度降低,但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
5、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考虑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子宫腺肌病可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或聚焦超声消融。严重病例经保守治疗无效且无生育需求者,可能需子宫切除术。所有手术方案均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痛经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月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冷水刺激。饮食上增加深海鱼、亚麻籽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减少高盐高脂摄入。可练习腹式呼吸和瑜伽放松盆底肌肉。记录月经周期和疼痛特点有助于医生诊断,若出现非经期疼痛或经量突增需及时就诊。继发性痛经患者建议每半年复查妇科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