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近视可通过视力检查、验光检查、眼底检查、眼轴测量、角膜地形图检查等方式确诊,治疗方式主要有佩戴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增加户外活动、手术治疗等。近视可能与遗传、用眼习惯不良、眼部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物模糊、眯眼、频繁眨眼等症状。
1、视力检查视力检查是筛查近视的基础方法,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或电子视力表测量孩子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5岁以上儿童正常视力应达到1.0,若检查发现视力低于0.8建议进一步验光。检查时家长需引导孩子准确指认视标方向,对于不配合的幼儿可采用图形视力表。该检查无创伤且快速,可在学校或社区医疗机构完成。
2、验光检查验光检查包括电脑验光和综合验光,能准确测定屈光度数。儿童需在睫状肌麻痹后进行散瞳验光,常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消除调节干扰。验光结果可区分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并确定近视散光度数。家长需注意散瞳后4-6小时内孩子会出现畏光、视近模糊等暂时现象,应避免强光刺激。
3、眼底检查通过直接检眼镜或眼底照相评估视网膜状况,高度近视患儿需重点检查有无豹纹状眼底、视盘倾斜等病理性改变。该检查能早期发现视网膜裂孔、黄斑病变等并发症,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检查时孩子需配合固定头部,幼儿可使用手持式眼底相机,检查前需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
4、眼轴测量采用A超或光学生物测量仪精确测量眼球前后径长度,正常儿童眼轴约22-24毫米,近视每增加300度眼轴增长1毫米。该检查可预测近视进展速度,眼轴年增长超过0.3毫米提示需加强干预。检查过程无接触无痛感,但需要孩子保持头部静止,家长可提前通过游戏方式训练孩子配合。
5、角膜地形图检查通过角膜地形图仪分析角膜曲率分布,排除圆锥角膜等疾病,并为角膜塑形镜验配提供数据支撑。检查时需注视仪器内的固定光点,全程约2分钟完成。结果可显示角膜散光类型和程度,若发现中央角膜曲率超过47D应警惕圆锥角膜风险,需每3个月复查跟踪变化。
确诊近视后应及时干预,学龄儿童建议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减少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每用眼30分钟休息5分钟。饮食上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蓝莓等。定期复查视力变化,框架眼镜需每半年验光更换,角膜塑形镜佩戴者应严格遵循清洁护理流程。若发现近视进展过快或出现视物变形等症状,应立即到眼科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