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分级标准是评估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国际通用标准,由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制定,主要包括运动功能评分、感觉功能评分和损伤程度分级。该标准通过检查关键肌群肌力、关键感觉点敏感性及神经损伤平面,将脊髓损伤分为A、B、C、D、E五个等级。
1、A级:完全性损伤骶段S4-S5无任何感觉和运动功能保留,损伤平面以下包括肛门周围区域均丧失自主运动与感觉。患者可能出现尿潴留、排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需依赖导尿管和人工辅助排便。此类损伤多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导致脊髓横断性损伤引起。
2、B级:不完全性感觉损伤损伤平面以下保留部分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可能包括骶段S4-S5的轻触觉或针刺觉。患者可感知排尿排便冲动但无法自主控制,常见于脊髓中央综合征或前脊髓动脉综合征。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感觉代偿能力。
3、C级:不完全性运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保留部分运动功能,关键肌群肌力小于3级(无法抗重力),半数以上关键肌肌力在0-2级。患者可能保留部分行走能力但需辅助器具,多见于脊髓挫伤或部分压迫性损伤。运动功能恢复概率高于A、B级。
4、D级:不完全性运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关键肌群肌力大于等于3级(可抗重力),半数以上关键肌肌力达3-5级。患者通常可独立行走但存在步态异常,常见于轻度脊髓压迫或震荡伤。及时减压手术和强化康复可显著改善预后。
5、E级:功能正常所有关键肌群肌力和感觉检查均正常,但患者可能存在既往脊髓损伤病史或短暂神经功能障碍。需与脊髓休克期恢复后表现鉴别,此类情况常见于脊髓震荡或一过性缺血,神经功能通常可完全恢复。
脊髓损伤患者需定期进行ASIA分级复评以监测恢复进展,配合物理治疗改善残存功能。饮食应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D促进神经修复,避免高糖高脂饮食预防继发代谢综合征。康复训练需根据分级制定个性化方案,A、B级患者重点训练上肢代偿功能,C、D级患者可进行站立平衡和步态训练。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