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乏力、皮肤黏膜出血、反复感染、不明原因发热、淋巴结肿大等。血液病可能由造血系统异常、免疫功能障碍、遗传因素、化学物质接触、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
1、乏力造血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减少时,可能出现持续疲倦感,活动后心悸气促。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轻度贫血可通过补充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改善,中重度贫血需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琥珀酸亚铁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药物。
2、皮肤黏膜出血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时,可能出现皮肤瘀斑、牙龈渗血、鼻衄等症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观察到四肢散在出血点,白血病患者可能伴有关节腔出血。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外伤,急性发作期需使用人免疫球蛋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等药物。
3、反复感染白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时,可能出现口腔溃疡、肺炎、肛周脓肿等反复感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易合并真菌感染,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见细菌性肺炎。日常需保持口腔清洁,出现持续发热时应检测血常规,必要时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伏立康唑片等抗感染药物。
4、不明原因发热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等疾病可能出现38℃以上持续发热,伴夜间盗汗、体重下降。发热与肿瘤细胞释放致热原或合并感染有关,需通过PET-CT、淋巴结活检明确病因。治疗需根据分型选择环磷酰胺片、注射用阿糖胞苷等化疗方案。
5、淋巴结肿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霍奇金淋巴瘤,多发生在颈部、腋窝等部位,质地偏硬且活动度差。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能伴随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现直径超过2厘米的淋巴结需进行病理检查,确诊后可采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苯达莫司汀注射液等靶向治疗。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及外伤,保持饮食清淡并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建议记录症状持续时间及伴随表现,及时至血液内科就诊完善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学等检查。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接触苯类化学物质及电离辐射等危险因素,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