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晚期是指颅内压持续升高导致脑组织移位并压迫脑干等关键结构的终末期病理状态,常见于严重颅脑损伤、脑出血、脑肿瘤等疾病未及时干预的最终阶段。
1、病因机制脑疝晚期通常由颅内占位性病变或脑水肿持续进展引起。急性病因包括外伤性颅内血肿、高血压性脑出血,慢性病因多见于恶性肿瘤或巨大脑膜瘤。当颅内压超过代偿极限时,颞叶沟回、小脑扁桃体等结构会通过生理孔隙下移,直接压迫中脑和延髓生命中枢。
2、典型症状患者可出现深度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去大脑强直发作等脑干功能衰竭表现。伴随呼吸节律紊乱如潮式呼吸、血压剧烈波动等生命体征不稳定现象。部分患者因动眼神经受压出现眼球运动障碍。
3、影像特征CT或MRI显示中线结构明显偏移,基底池受压消失,环池闭塞等特征性改变。小脑幕切迹疝可见中脑变形,枕骨大孔疝则表现为延髓锥体受压下移。脑室系统常因移位出现变形或闭塞。
4、临床分级根据脑疝进展可分为代偿期、早期脑疝和晚期脑疝。晚期标志为脑干反射完全消失、自主呼吸停止,需依赖呼吸机维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通常为3分,疼痛刺激无任何反应。
5、干预措施紧急处理包括甘露醇注射液快速脱水、呋塞米注射液联合利尿。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术或血肿清除术,但晚期患者手术效果有限。可尝试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减轻脑水肿,但预后极差。
预防脑疝进展需密切监测颅内压变化,床头抬高30度保持头位中立。避免咳嗽、便秘等增加颅内压的行为。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肢体被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营养支持建议采用鼻饲肠内营养混悬液,维持每日2000-2500毫升液体入量。任何颅内压增高症状都需立即报告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