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损伤时最常见的受损内脏是肝脏和脾脏。这两种器官由于解剖位置表浅、质地脆弱且血供丰富,在腹部受到外力冲击时极易发生破裂或挫伤。
1、肝脏损伤:
肝脏位于右上腹,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其体积大、位置固定且质地较脆,在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直接暴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撕裂伤。典型表现为右上腹剧痛向右肩放射,伴随面色苍白、脉搏细速等失血性休克症状。轻度损伤可采用卧床休息等保守治疗,严重破裂需紧急手术止血。
2、脾脏损伤:
脾脏位于左上腹季肋区深部,质地如豆腐般柔软。在左季肋部遭受撞击时容易发生包膜下血肿或完全破裂。特征性表现为左上腹痛向左肩部放射Kehr征,伴随腹部逐渐膨隆。儿童脾脏损伤多采取保守治疗,成人严重破裂常需脾切除术。
3、肠道损伤:
空腔脏器如小肠、结肠在安全带挤压或穿刺伤中易发生穿孔。典型症状为腹痛扩散至全腹,出现板状腹等腹膜刺激征。需通过胃肠减压、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多数情况需手术修补。
4、胰腺损伤:
胰腺位于腹膜后,在方向盘撞击等上腹部挤压伤中可能受损。表现为上腹深部持续性疼痛伴腰背部放射,血清淀粉酶显著升高。轻度挫伤可禁食观察,严重断裂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复杂手术。
5、肾脏损伤:
肾脏受到肋骨和脊柱保护,但在高处坠落或车祸中仍可能发生挫裂伤。主要症状为腰肋部疼痛伴血尿,严重者出现肾周血肿。多数可通过绝对卧床保守治疗,肾蒂血管断裂需紧急手术。
腹部损伤后应绝对卧床制动,24小时内禁食禁水。恢复期建议低脂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豆腐,逐步增加米粥等易消化食物。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腹部超声或CT观察脏器恢复情况。出现发热、腹痛加重或呕血便血等警报症状需立即返院复查。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最常见类型为上皮型角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主要分为上皮型、基质型和内皮型三种类型,其中上皮型占临床病例的70%以上。
1、上皮型角膜炎:
表现为树枝状或地图状角膜溃疡,由单纯疱疹病毒直接感染角膜上皮细胞引起。患者常出现眼红、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荧光素染色可见特征性树枝状着色。该类型对局部抗病毒药物反应良好,但易复发。
2、基质型角膜炎:
包括免疫性基质角膜炎和坏死性基质角膜炎两种亚型。免疫性基质角膜炎表现为角膜基质弥漫性水肿混浊,不伴溃疡;坏死性基质角膜炎则出现角膜基质融解坏死,可能遗留角膜瘢痕。这两种类型均需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3、内皮型角膜炎:
特征为角膜内皮细胞受损导致的角膜水肿,常伴虹膜睫状体炎。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后沉着物和内皮面粗糙。该类型可能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眼压变化。
4、混合型角膜炎:
同时累及角膜上皮和基质的混合病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需根据主要受累部位选择抗病毒药物与糖皮质激素的合理组合,必要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5、复发性角膜炎:
多次发作可导致角膜知觉减退、角膜变薄甚至穿孔。长期反复感染会显著影响视力,需重视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角膜移植可能是终末期病变的有效治疗手段。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和过度用眼。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如胡萝卜、柑橘等,有助于角膜修复。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强光刺激。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可增强免疫力,降低复发风险。出现眼红、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含激素眼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