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不退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使用退热药物、抗感染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高烧不退通常由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高烧不退时可采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方式。温水擦浴需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处,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冰袋冷敷应包裹毛巾后置于额头或腋下,每次不超过30分钟。物理降温可暂时缓解高热不适,但无法解决病因。
2、补充水分高热会导致大量水分流失,需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成人每日饮水量应超过2000毫升,儿童按体重每公斤50-100毫升计算。适当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也可帮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但糖尿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选择。
3、使用退热药物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婴幼儿及成人,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退热药使用间隔需超过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避免与其他含相同成分的感冒药联用。
4、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高烧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病毒感染通常采用对症治疗,流感病毒可早期使用奥司他韦胶囊。结核、疟疾等特殊感染需规范使用抗结核药、抗疟药进行病因治疗。
5、就医检查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40℃需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胸片等检查。婴幼儿出现嗜睡、抽搐、皮疹等伴随症状,或慢性病患者高热不退时,应紧急就诊排除脓毒症、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长期不明原因发热需完善自身抗体、肿瘤标志物等筛查。
高烧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每2-4小时监测体温变化。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若退热后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冰冷等虚脱表现,需及时补充糖盐水。慢性病患者及婴幼儿发热建议尽早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滥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