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主要包括感染、假体松动、血栓形成、神经血管损伤和麻醉并发症等。该手术适用于严重关节病变患者,需严格评估手术指征并做好术前术后管理。
1、感染术后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细菌可能通过手术切口或血液循环侵入假体周围,导致局部红肿热痛甚至化脓。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及肥胖人群感染风险较高。预防措施包括术前皮肤消毒、规范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一旦发生深部感染,可能需要取出假体并进行二期翻修手术。
2、假体松动假体与骨组织结合不良可能导致早期或晚期松动,表现为负重时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骨质疏松患者、过度活动者及假体位置不佳时更易发生。术中采用骨水泥固定或生物型假体可降低风险,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X线检查可见假体周围透亮线,严重者需行翻修手术。
3、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关节置换术后常见风险。手术创伤导致血流缓慢,卧床制动进一步增加血栓概率。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肺栓塞可出现呼吸困难。术前评估凝血功能,术后早期活动、穿戴弹力袜,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预防。
4、神经血管损伤术中可能损伤关节周围神经血管,如髋关节置换时的坐骨神经损伤,膝关节置换时的腘血管损伤。表现为感觉异常、肌力下降或肢体缺血。精细解剖操作、术中神经监测可降低风险,多数损伤为暂时性,严重者需手术探查修复。
5、麻醉并发症全身麻醉可能引发心肺功能异常、恶性高热等风险,椎管内麻醉可能导致头痛、尿潴留。术前全面评估心肺功能,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高龄、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风险更高,麻醉方式需个体化选择。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需遵循康复计划,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与肌力。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促进骨骼愈合。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避免跑跳等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假体位置与功能,出现异常疼痛、发热或活动障碍时及时就医。良好的术后管理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延长假体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