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手术后伤口化脓需及时就医处理,可能由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缝线排斥、术后护理不当或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清创引流、抗生素治疗、伤口换药、营养支持及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
1、切口感染:
细菌通过手术切口侵入导致局部红肿热痛,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感染。需取脓液培养明确病原体,医生会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配合每日无菌换药。
2、脂肪液化:
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层血供差易发生无菌性液化,渗出淡黄色清亮液体。需拆除部分缝线充分引流,使用高渗盐水纱布湿敷促进愈合,必要时二次缝合。
3、缝线排斥反应:
机体对可吸收缝线产生异物反应形成窦道,持续渗出脓性分泌物。需彻底取出残留缝线并扩大引流,更换为聚丙烯等惰性缝线材料。
4、术后护理不当:
过早沾水、剧烈活动或敷料污染会破坏伤口屏障。需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术后2周内避免提重物,消毒时遵循从中心向外周螺旋式擦拭原则。
5、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激素者易继发感染。需控制空腹血糖在6-8mmol/L,短期加强蛋白质摄入,每日监测体温和伤口变化。
术后恢复期建议选择清蒸鱼、鸡蛋羹等优质蛋白食物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可进行床边踝泵运动预防静脉血栓,2周后逐步增加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淋浴时使用防水敷料保护,发现渗液增多或发热超过38℃需立即返院检查。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确认深层组织愈合情况,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切口疝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