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脸上起红疙瘩可能由湿疹、痱子、接触性皮炎、病毒疹、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护理、药物干预、环境调整等方式缓解。
1、湿疹:
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炎症,多与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有关。表现为面部对称性红斑、丘疹伴瘙痒,严重时可能出现渗出。日常需避免过度清洁,使用无刺激保湿霜。医生可能建议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合并感染时需配合抗生素治疗。
2、痱子:
高温闷热环境下汗液滞留导致汗腺导管阻塞引发。常见于额头、颈部等部位,呈密集针尖大小红疹。保持环境通风凉爽,穿着透气棉质衣物,温水清洁后外涂炉甘石洗剂可缓解。避免使用油性护肤品堵塞毛孔。
3、接触性皮炎:
皮肤接触刺激性物质如唾液、粗糙织物、洗涤剂等引发的局部过敏反应。表现为接触部位边界清楚的红斑、丘疹。需立即清除致敏原,用生理盐水冷敷,严重时可短期使用他克莫司软膏等免疫调节剂。
4、病毒疹:
幼儿急疹等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皮疹,常伴发热。面部红疹多为玫瑰色斑丘疹,压之褪色。具有自限性,主要采取退热、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需与其他传染病如风疹、麻疹进行鉴别。
5、过敏反应:
食物或吸入性过敏原引发的荨麻疹样表现,皮疹形态多样且变化快。常见致敏物包括牛奶、鸡蛋、尘螨等。需记录饮食日记查找诱因,急性期可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严重过敏需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湿润,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使用pH5.5弱酸性沐浴露。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避免接触毛绒玩具等潜在致敏物。观察皮疹变化情况,出现化脓、持续发热或精神萎靡时应及时就医。哺乳期母亲需注意饮食回避可能致敏食物,辅食添加遵循单一渐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