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内膜结核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支气管内膜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特殊类型结核病,传染性强度与痰菌检测结果、病灶是否开放等因素相关。当患者痰涂片或培养显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时,传染性较强;若经过规范抗结核治疗且痰菌转阴,传染性会显著降低。
活动期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可能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排入空气中。这些飞沫被健康人吸入后,若免疫力低下,可能引发感染。近距离接触、密闭空间长时间共处等行为会显著增加传播概率。痰液直接接触也是潜在传播途径,例如共用餐具或接触被污染的衣物。
部分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痰菌检测持续阴性,或病灶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封闭状态,此时传染性较低。但结核分枝杆菌可能处于休眠状态,当免疫力下降时可能重新活跃。既往接种过卡介苗或存在自然免疫的人群,即便接触病原体也可能不发病,但成为潜伏感染者的情况仍需警惕。
预防支气管内膜结核传播需采取综合措施。患者应佩戴口罩并及时处理带菌痰液,接触者需保持室内通风并增强免疫力。确诊后须立即进行规范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痰菌和影像学变化,直至医生确认无传染风险。周围人群若出现长期咳嗽、低热等症状,应及时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或干扰素释放试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