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婴儿心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表现为心脏左右心室之间的间隔存在缺损,导致血液异常分流。常见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频繁呼吸道感染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定期随访观察。
1、呼吸急促
婴儿心室间隔缺损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肺部血流量增加,从而引起呼吸急促。尤其在活动或哭闹时,症状更为明显。家长需注意观察婴儿的呼吸频率,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2、喂养困难
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婴儿在吸吮时容易感到疲劳,导致喂养时间延长或进食量减少。建议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避免一次性喂食过多,同时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3、体重增长缓慢
心脏负担过重会影响婴儿的营养吸收和代谢,导致体重增长缓慢。家长应定期监测婴儿的体重变化,若发现异常,需咨询医生并进行营养补充。
4、频繁呼吸道感染
心室间隔缺损会增加肺部血流量,使婴儿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家长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感染源,必要时可接种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5、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如呋塞米)减轻心脏负担,强心药(如地高辛)增强心脏功能,以及血管扩张剂(如卡托普利)改善血液循环。
- 手术治疗:对于缺损较大或症状严重的婴儿,需进行手术修复。常见手术方式包括心导管封堵术、开胸修补术等。
- 定期随访:对于症状较轻的婴儿,医生可能建议定期随访观察,监测心脏功能和缺损变化,必要时再采取进一步治疗。
婴儿心室间隔缺损的症状需引起家长高度重视,早期发现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若发现婴儿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同时,家长需配合医生进行日常护理,帮助婴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