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主要分为水液缺乏型干眼、蒸发过强型干眼、黏蛋白缺乏型干眼、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以及混合型干眼五种类型。
1、水液缺乏型干眼水液缺乏型干眼是由于泪腺分泌泪液量减少导致。常见于干燥综合征、年龄增长或某些药物副作用。患者常表现为眼部干涩、异物感,严重时可能出现角膜上皮损伤。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人工泪液替代治疗,必要时需免疫抑制剂控制干燥综合征进展。
2、蒸发过强型干眼蒸发过强型干眼主要因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泪液蒸发过快。常见于油性皮肤、睑缘炎或长时间屏幕使用人群。典型症状包括晨起眼睑黏稠、视物模糊。治疗需热敷睑缘、清洁睑板腺开口,严重者可进行脉冲光治疗。
3、黏蛋白缺乏型干眼黏蛋白缺乏型干眼源于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导致泪膜黏蛋白层异常。常见于维生素A缺乏、化学烧伤或慢性结膜炎患者。表现为泪液分泌量正常但快速破裂。治疗需补充维生素A,使用促进黏蛋白分泌的眼药水。
4、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因眨眼频率异常或眼睑闭合不全导致泪液分布不均。多见于帕金森病、甲状腺眼病或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者。典型特征是下方角膜点状染色。治疗需矫正眼睑位置异常,使用高黏稠度人工泪液。
5、混合型干眼混合型干眼同时存在两种以上发病机制,临床最为常见。可能合并水液分泌减少与睑板腺功能障碍。症状复杂多变,需综合评估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等指标。治疗需联合人工泪液、抗炎药物及睑缘护理等多重手段。
干眼症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环境湿度,避免长时间用眼,每20分钟远眺20秒。饮食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亚麻籽等食物。选择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时需注意开封后使用期限。症状持续加重或伴视力下降时,应及时到眼科进行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染色等专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