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胃肠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喂养不当、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液治疗、药物治疗、益生菌补充、就医观察等方式治疗。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是婴儿胃肠炎的常见病原体,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易在托幼机构暴发。患儿会出现水样腹泻、呕吐、低热等症状。治疗以预防脱水为主,可口服补液盐。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病毒性胃肠炎具有自限性,通常3-7天可自愈。
2、细菌感染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细菌感染多由污染食物引起,表现为黏液脓血便、高热、腹痛。需进行大便培养确诊,轻症可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中重度需用头孢克肟等抗生素。细菌性胃肠炎可能并发脱水或败血症,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需立即就医。
3、喂养不当过早添加辅食、奶具消毒不彻底、食物温度不适等均可刺激婴儿未成熟的消化系统。症状多为轻度腹泻,无发热。应暂停新增辅食,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者将奶粉适当稀释。每次喂养后需清洁口腔,奶瓶奶嘴需煮沸消毒。
4、过敏反应牛奶蛋白过敏常见于配方奶喂养婴儿,表现为腹泻伴湿疹、血便。需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粉,母亲哺乳期间需忌口乳制品。过敏体质婴儿添加辅食应每次只引入一种新食物,观察3天无反应再尝试另一种。
5、寄生虫感染贾第鞭毛虫感染多见于卫生条件差的环境,导致慢性腹泻、腹胀。确诊需粪便检测,治疗常用甲硝唑。预防需保证饮用水煮沸,照顾者便后需彻底洗手。寄生虫感染可能影响营养吸收,病程超过2周需复查大便。
婴儿胃肠炎护理需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母乳是最佳补液选择。每次腹泻后补充适量口服补液盐,6个月以上婴儿可喝稀释苹果汁。臀部护理需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避免使用湿巾刺激皮肤。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尿量和体温变化,出现嗜睡、眼窝凹陷、血便等危重症状需急诊处理。恢复期应循序渐进恢复饮食,从米汤、焦米粥等低渣食物开始。